产品机会评估的一些看法
这个时代从不缺乏创意和想法,缺少的是让梦想落地的脚踏实地和坚毅的心。这一年,我的确见过许多拍脑袋出来的决定,这类型的决定都有一些共同点:
- 做决定时头脑发热,情绪激动,甚至坐立不安
- 夸大了自身的优势
- 将外界环境和诸多限制想得过于简单
- 都具备“不抓住这个时机,我们就将永远错过”的特性
- 该新产品可以解决很多类型客户的很多问题
- 对真实用户缺乏了解
- 再次审视对新产品的认识
- 帮助团队成员对产品达成共识
- 确定产品原则,为之后的分歧和讨论提供依据
- 清晰产品目标,避免跑偏
- 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 为谁解决问题?(目标市场)
- 市场有多大?
- 怎样才算成功?(如何度量产品达到了目标)
- 现在是否有类似的产品?(竞争)
- 相比竞争对手,为什么我最适合做这件事?(竞争优势)
- 时机成熟吗?
- 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市场营销)
一、保持理智
新的创意让人热血沸腾,迫不及待要去实现,赶在所有竞争者的前面。热情迸发的同时,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以下自己的逻辑,思考产品的价值,如果信息不足帮助你做出决定,可以先从收集信息开始。先做出高保真原型,找到你心目中的目标用户,让他们尽早地体验你的产品。审视产品是不是真的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无论你经验多少,尽早的邀请用户试用你的产品,一定会发现很多之前考虑不周全问题。关注产品价值,如果你的产品不是解决那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呢?如果产品目标用户群体不够大呢?如果产品面对竞争,并不具备差异性呢?千万不要为了追赶所谓的时机而放弃前期的调研和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在节约时间。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发现最初的设想都是错误的,会让整个团队自信和士气受到影响,得不偿失。
二、不要在一开始就动用很多资源
很多公司有这样的文化,一切的决定都是“上面”的人说的,“上面”的人决定的潜台词就是自己不需要负责任,哪怕失败,哪怕不合理,与自己无关。这样的心态非常可怕,这样想的人,其实是放弃了自我思考的傀儡,生活在被决定的人生中。我相信能一直读到这里的你,一定不是希望这样的生活下去。的确,有的公司文化中,产品决策的确是“上面”的人决定的,这个决定可能是经过充分考虑,或许没有,但我想没有一个“上面”的人在一开始就希望它失败。或许你应该尝试将你的顾虑说出来,听听他们的想法。每个人手上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或许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数据,支撑了这个决定。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决定果真是拍脑袋出来的,如果你没有绝对的理由否定它的可能性,那从核心价值开始做起,从一个小demo开始,一步一步增加功能,验证产品价值,而不是一开始就动用所有的资源。我相信走得稳当比孤注一掷更明智一些。
三、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价值上
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个产品看上去是那么的完美,一开始就能解决很多用户的很多问题,一个产品带来很多方面的价值是很常见的,但对于产品同学来说,做好产品的核心价值才是最为重要的。很多选择,满足了一些用户必然会伤害另一些用户,在心中明确产品的核心价值,新产品一开始解决对目标用户价值最大的问题,更容易获得成功。团队成员如果都对产品价值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将在后面的过程中节约很多分歧的争论时间。
四、尽快找到真实用户
还有一类情况,很多时间和经历花在了不断的争论和产品设想上,但对这些讨论进行的时候,大部分争论者对用户都还没有感性或者理性的认识。大家都不清楚是什么人在使用这款产品,以自己作为用户来思考。我并不反对这样的做法,而是觉得找到一些现实中的用户比自己意淫成为用户更加真实可靠。争论和思考不能单单建立在感觉上,这样会导致讨论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空想之中,不着边际。还未找到问题,就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是冒进的风险。
五、如果不能说服自己,不要继续下去
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偏好。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对新产品缺乏信心,但你可能觉得它已经诞生了,就希望能好好让他活下去。我非常理解这样的想法和感情,但是做产品和生孩子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勉强的开始这个自己不看好的产品,只会让这款产品变得真的不被自己看好。你的迟疑和疑惑有可能真的带着大家走到摸不着北的境地。
创新和对差异化的追求是现在很多公司面临的问题,但我相信很多成功的创新产品不是头脑风暴出来的,也不是着急拍脑袋想到的,更重要的是足够多的积累。每次对用户的了解进一步,每回对用户体验流程优化一点,每天对数据的分析深入一些,每每对市场的理解透彻一分,积累足够,自然迸发出来的才是创新的内涵。越早的对产品进行研究,思考和分析,避免错误的产品定位,尽早让产品接受用户的检验,才是真正节约时间,取得优势的有效手段。
最后以一幅经典的漫画,说明尽早引入真实用户参与产品设计重要性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