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停学习
无论你去哪里、做什么,无论社会大环境是温和还是无情,学到的东西永远都跟着你。未来,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必须去探索“已知的未知”洞穴,去发现“未知的未知”。
本文翻译自 Julie Zhuo 的邮件列表文章:《Always Be Learning》,作者是 Facebook 产品设计副总裁,同时也是一位高产作者,她在 Medium 上的专栏记录了许多有关产品设计的文字。
她在邮件列表中每周回答一个读者问题,本周的读者提问是:如何让学习融入你的生活?How do you infuse learning into your life?
提问:每天在工作中我们都很忙碌,回到家还要照顾小孩,等孩子睡着我们也就都精疲力尽,不想再翻开床头的书。我很好奇,在工作之外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方面,你是否有什么诀窍?
我非常高兴能收到这个提问,因为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们在回答:“工作中,给你带来最大满足感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对我来说,学习就是最靠前的一个答案。无论你去哪里、做什么,无论社会大环境是温和还是无情,你学到的东西永远都跟着你,我非常喜欢这个观点。它激励我相信,在未来的一年、五年、十年后,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更聪明、更仁慈、会更多技能、胜任更大的挑战。要获得这些,我必须学习,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盲区和偏见。我必须去探索“已知的未知”洞穴,去发现“未知的未知”。
关于学习的美妙之处在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知识无处不在。用这样的方式观察这个世界,就像在练习对事物怀揣感恩之心。我们人类并不善于感恩,习惯关注事物消极的一面。如果突然经历类似濒临死亡的体验,才能让我们意识到每一天都值得我们感恩地活着。我开始以感恩的方式看待学习,发现学习并不一定来自重大的东西:书,演讲,正式的教学。学习可以来自任何地方,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拾起”遗落身边的知识呢?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持续学习?下面是我的三点看法。
向他人学习
在我看来,这是知识最可靠,最常见的来源。每个人都有长处,不管是谁,他们都有东西可以教你。你可以问自己:“这个人的什么技能或经验比我强?”或者“他的什么品质是我所欣赏的?”,这个问题不同于“我喜欢或欣赏这个人吗?”,你可以不喜欢某些人,但你仍然可以在和他们的互动中学到有用的东西。我就曾在那类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人身上,学到过最宝贵的经验。
你还能通过他人的反馈,帮你更好地了解和完善自己。如果有不断“升级”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以人为镜。向他人学习,人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它不花钱,也不依赖特殊情况。你需要克服的唯一障碍就是你自己。你能做到经常向他人询问对你的反馈吗?你能否做到虚心聆听和有意识地去这样做吗?你能以开放的心态接收他人的反馈,把这个习惯带到每天的生活中吗?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关心自我的学习和成长,聆听他人的反馈可以让你获得“火箭”般的改变。
阅读
阅读是知识的最大来源之一。感谢互联网,如今我们可以比以往更方便的获得大量的信息,我们可以读到数以百万计的闪亮思想和知识,接触那些日常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遇到的主题。但是,你不需要局限于书本。你可以阅读文章,杂志,博客(或观看视频,这些不是书,但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最关键的是你一定要花时间阅读(或看),哪怕每天10分钟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就够了。我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每天看大量的文章,直到我意识到匆匆扫过、最后我往往什么都记不住。如今,我专门挑选一些我喜欢的出版物,不去担心赶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花更多的时间阅读那些可以扩充思想的内容。
我也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并非来自数量。我曾经认为读二十本书肯定比只读两本要好。但现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读完后你有多少东西可以保留下来。看过上千本书,最后书中讲什么都说不出来,这绝对是一种耻辱。如今,当我碰到一本可以激发我思考的书,我会慢下来,去标记有感触的段落和做笔记。甚至,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还会重读一遍重要的段落,确保我理解了当中的要点。因此,我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读完一本书。我去年只看了少数几本书,但每一本都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反思和以教为学
为了更好地“留住”学到的知识,我花了很多时间反思。每个月我都把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还做了一个列表——“关于 XXX 方面,重要的经验”。写下你的学习目标,每年检查这些目标两遍。研究表明,写作和反思能够帮你理解得更加深刻。“以教为学”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把教别人的过程看作是自己深入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我每周写博客的重要原因。如果关于自己的内容能写的不多,你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朋友或其他天发生的事。内容可以是记录你感受到新东西的时刻,或者向其他人解释你正在阅读的东西。
祝你一周学习快乐。
(完)
Stuff I Learned Yesterday 系列文章与你分享科技、设计、娱乐有关的话题。欢迎关注、打赏和转载。
- 微信公共号 - 「明学的白板」
- 我的个人Blog - http://ksmx.me/
-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wxiluo
- 新浪微博 - http://weibo.com/wxil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