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stats
Tagged

用户体验

A collection of 10 posts

设计产品的第一印象
产品设计

设计产品的第一印象

Stuff I Learned Yesterday 系列文章第15期:WWDC15的讲座之一,Apple 产品文档设计师和用户体验掌门人亲自传授如何设计新用户引导。国内产品恶俗的 splash 真是让人无言以对呀。 苹果 WWDC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 CEO 的演讲和产品发布上,其实 WWDC 是苹果生态里开发者每年重要的一次聚会,全球移动互联网顶级公司都会有员工参加。期间苹果官方会派出各各重要团队的员工来与开发者、创业者做线下交流,举办高密度的演讲,全部由苹果的高级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主讲,干货满满。 WWDC像是每年一次的满汉全席,有必要花几天时间“吃”到吐。 历年所有 WWDC 视频在苹果开发者网站都可下载:WWDC Session Videos WWDC 2015 的几个重要视频: Introducing WatchKit for watchOS 2 Optimizing Your App for Multitasking on iPad

ProductDesign 001: 产品的一切都与用户体验有关
用户体验

ProductDesign 001: 产品的一切都与用户体验有关

所有的人类行为都在传递某种信息,哪怕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在女泪男默的场景下也不可避免的表达了一些含义,犯了错的男友说什么都是错,什么都不说也是错,想要用沉默混过去是不现实的。 我们为产品所做的一切对传达给用户信息产生了影响,从而改变了用户体验。这意味着产品的一切都和体验有关,这是产品设计的首要原则。 因此,好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如何有效准确地传递预期的信息,像是一次偶然邂逅的对话,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图形界面和用户搭讪,优雅的文案,清晰的图形,合理的动画,有意的对齐、重复、强调都是设计与用户交流的方式。一致的表达也必不可少,传达相同的含义应该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是双方一致的约定。 理解了这一点,每当我们面对决策时,就应该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在这个页面告诉用户什么信息?","界面中的这些元素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用户理解?"。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细小的东西被一点一点完善,这些细小的东西通常并不会轻易地被注意到,正是这些一个个小细节堆砌在一起,最终组成产品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完美的真正含义

1个月前,我想到要做一个有关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的导航站,我的计划是: 复习HTML5和CSS 自己用Sketch做网页设计 自己动手开发,搞出一个酷炫屌炸天的导航站 1个月过去后,我连第1步目标都没有达到,我反思,挣扎,责怪自己拖延症和执行力为何如此之低。问题出在哪里?懒惰?没有毅力?时间管理有问题?如果我连这样一件事情都无法坚持完成,自己定制的计划都无法达成,我还有未来吗? 这些问题不断困扰着我,而我又不愿意搞一个简陋、粗糙,一点都不酷的东西。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一个平庸、毫无设计的东西完全不能体现我的追求。 追求完美,但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结果就只有拖延,最后放弃。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 拖延,源于恐惧和无谓的自尊 经过痛苦的思考,我发现我的拖延,大部分因素源于缺少自信和保护无谓的自尊。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高的预期,想要做一个完美无缺,让所有人看到都喜欢称赞的页面。害怕自己做不好,因此在开始行动前,先制定所谓完美的计划,让自己具备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假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担心朋友们看到后嗤之以鼻,过分的关注别人的眼中的自己和评价,对做这件事的动机和目标就改变了。 做这件事最纯粹的动机是我发现在UX和产品设计方面,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网站精选

如果你发现了有价值的网站,请发邮件告诉我:[email protected] 这个页面收集了关于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的网站,毫无保留的分享了我的私家收藏。 1个月前,我发誓要做一个酷炫屌炸天的牛逼导航站点,而你现在看到的仅仅是一个粗糙简陋网站列表,毫无逼格。在《完美的真正含义》 这篇文章里,我分享了这背后的心理路程。 希望这个网页能对你有帮助,Enjoy :) UX Design Essentials / 用户体验设计要素 SmashingMagazine Mobile专栏 领先、专业的Mobile UX设计文章,有特约作家,还有UX Design专栏,内容涵盖「可用性」、「用户体验」、「UI设计」和电子商务。 A List Apart 关于Design Thinking的优质,高能网站。有 Writing Style Guide 的站点你见过几个?文章全部来自作者投稿,团队审核校对,质量高,营养丰富。 Signal

用户体验

字母「B」与数字「13」

在《思考的快与慢》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人类心理和行为是由两种思维模式协调下进行的,心理学家Keith Stanovich和Richard West率先提出了系统1和系统2的术语,用于说明大脑种的这两种系统: 系统1 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 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中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我们通过系统1对外界环境做出直觉性的感知和处理,需要思考的部分交给系统2。我们几乎每个人对陌生的事物或突发事件都会有过激的反应,例如对新事物过早的仓促下结论,就是系统1恰如其分的描述。如果结论可能是正确的,偶尔出现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种仓促的做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那么这种仓促的结论就是高效的。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这种仓促的结论,想像一下你孤身一人走在黑暗的夜路上,这时你听到了奇怪的响声或者突然看到黑影闪过,你一定不会站在那里动脑筋思考发生了什么,下意识就感觉到了危险并准备逃跑,这种快速的做出结论保证了人类的生存。 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在风险高并且没有时间去搜集更多信息的情况下过早下结论就很冒险。此时,很可能会出现直觉性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可以通过系统2的有意干涉得以避免。 上图中三个方框的内容有何共同点?答案是,它们全都有歧义。你应该非常确定的看出左边方框呈现的内容是"ABC",右边是"121314",但两个方框内的中间部分是一模一样的。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第一原则:设计即交流

“人无法不交流”是保罗·瓦兹拉威克通信理论的第一原理,他认为任何人类行为都是交流的某种形式。 "One Cannot Not Communicate: Every behavior i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Because behavior does not have a counterpart (there is no anti-behavior), it is impossible not to communicate." - Paul Watzlawick 通信理论第一原理 交流英文 communication 来自拉丁语的 commūnicāre ,意思是'to share',现在指通过讲话,视觉,信号,写作或动作行为来传输信息的活动。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中所表达的一切,本质都是在与用户交流。

Mac技巧

Mac OS X,糟透了的软件安装体验

简洁优雅的Mac软件管理方法,传送至姐妹篇:简洁优雅的Mac OS X软件安装体验 - homebrew-cask 第一次使用Mac OS的时候,我觉得Mac OS下安装软件的体验真是太棒了。告别了白痴的“下一步,下一步”痛苦安装软件的过程,也不用担心无良软件悄悄改了浏览器的主页,安装完成的时候还顺便送你个其他“猜你喜欢”的流氓软件。每次安装新软件都要提高警惕,小心翼翼。这样的体验在2013年还普遍存在在Windows系统上实在不忍直视(赶紧买Mac!)。 但,现在Mac OS X下的软件安装体验让我很不满!各种软件安装的流程都不一致,让人非常痛苦。(后面再谈Mac App Store) 各式各样的安装体验,糟透了 Mac OS X下安装软件的标准流程是挂载一个软件安装的镜像文件,然后把App的图标拖入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遗憾的是,大部分应用程序并不遵守这个君子之约,各自发明创造。 「你懂的」类型 两个图标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你说会发生什么?你懂的!Sublime Text

用户体验

修复支离破碎的用户体验

除非你在创业团队中开发一款全新的产品,很可能你所在的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设计开发出了很多成型的产品。即便你的确在为一款全新产品工作,总有一天,你的团队仍需要搞清楚如何统一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要么让旧的产品跟上新标准,要么将精力投入到已经存在的产品中去。发布分散孤立的产品,会让公司所有产品的用户体验支离破碎。 融入到现在的团队中,了解团队服务的用户群,然后建立合适的交互和视觉体系,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你要进行大量的沟通,说服团队修改那些已经完工并发布的产品,让这些产品符合新的交互和视觉规范,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修复破碎用户体验的方法,从表面的视觉改进开始,逐步深入优化产品结构,最终影响整个公司进行转变。 改进的层次 许多成功大公司不得已维护着几十个,甚至数以百计的产品。庞大的产品线,大多是因为兼并,收购,或者为了满足不同的群体的需求,或者由商务合同而产生的。这种状况也是在公司变大后,效率低下,自然发展的结果。那么多的产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合理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面积的产品布局并不能真正细致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产品的界面和操作的都不相同,往往用户学会使用一个产品都很费劲。 提倡去修复支离破碎的用户体验,有时候会被认为野心勃勃。你时常会听到这些熟悉的词汇,比如“一致的外观和感受”,“一体化的体验”,等等。不用去刻意强调这些词汇,从根本上来说,这项工作应该成为一种驱动力,从一个内部开始,

用户体验

搬家中对生活信息类产品的感受

做产品,不要总想着盈利,真心实意的为用户着想,了解用户的需求,更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这些付出用户总是能感受到的。长期用户与产品,与品牌建立的情感联系,是竞争中不可复制的优势。 4月2日约了个人搬家,我的东西不多,但我实在很不中用,必须找个人帮我搬东西。在赶集上周边搜了一下搬家公司,第一个结果是“东北人搬家”,我就打了电话过去,在电话上谈好了价钱,总共200元,150是运费,50是搬运费用。 第二天早上,我很快收拾好了东西,装车,走路。路上我很好奇地问了个问题,搬家小伙给我讲了他的亲身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问:“你是怎么知道要到网上发信息的?”,他告诉我,他之前一直在旧货市场干活,帮助买旧货的人送货,旧货市场生意好,他们就生意好。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突然变得很忙,每天7点出,10点回,每天都好多活干,慢慢都不来旧货市场了。他们都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那个朋友能够找到那么多活。 “他口风很紧,怎么问都不说。”,师傅稍稍叹了口气。再后来,这位朋友的亲戚也加入了,刚到北京,就能有忙不完的活,

产品经理

知乎最新动态页面UX浅析

知乎最新动态页面UX浅析 知乎是国内严肃的专业性问答网站,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帮助用户寻找答案,分享知识。被认为是国外Quora的墙内版本。 知乎相对于大家熟知问答类型产品百度知道有很大区别,这方面的问题在知乎上已经有很多的讨论,比较全面的分析在《知乎与百度知道的区别是什么?》中已经讨论的比较深入。 我实际使用知乎时间不长,从去年第一次内测就注册了账号,但是一直没有很频繁的使用。知乎所有功能和页面,我用的最多的就是最新动态这个页面,实际上最新动态是知乎主页的一部分。 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最新动态的列表实际上很复杂,列表中,包含以下7种类型的内容通知: 你关注人赞同的答案 你关注人回答了的问题 你关注人关注了的问题 你关注话题中,增加新问题 你关注话题中,增加新答案 你关注问题中,新增答案 这6种内容通知在表现上有细微的差别,不注意看可能感觉不到。在视觉层面,整个最新动态呈现较为统一。不难看出,知乎对这个功能的定位是为用户呈现平台上用户很可能感兴趣的问题。 知乎对最新动态的定位是为用户呈现平台上用户很可能感兴趣的问题。 知乎认为 用户所关注的人执行赞同、回答、关注行为的问题,用户很有可能也感兴趣 用户所关注的话题中发生的新问题,新回答,用户很有可能感兴趣 用这样的方式,通过兴趣连接内容。 在最新动态中,6种内容在表现上大致可以分4个部分来区分: 问题标题